DOTA青春回忆杀:那些金色ID你还记得吗 dota回忆录
比起TI赛场上的不朽盾,金色ID或许是更让人珍视的荣耀——DOTA-Allstars版本更新后,有些知名职业选手或是为游戏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玩家,以一种特别的形式留在了DOTA的全球里。
简单说,选了某个英雄的话,特定ID有也许会冒出来。
能以自己名字冠名英雄,是被万人追捧的殊荣——可这样的荣光哪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?比起DOTA2里要花一整年时刻刻进泉水不朽盾的名字……
Kunkka就是咱们常说的那位船长
Kunkka拿到的船长冠名,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“金色ID”——毕竟这个冠名对应的是位插画师,不是职业选手。也许IceFrog想把杰出贡献者和职业选手区分开,才没给金色ID的待遇。但不管如何说,Kunkka自己对DOTA的贡献,完全配得上这份冠名。
他不仅给《DOTA》画过加载界面,还给《DOTA2》画过——全行业里就他壹个插画师做过这俩游戏的加载图。
肯德里克林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——“kunkka”。这位新加坡年轻人身兼数职:既是插画家、设计师,也是独立职业室《假想的兄弟》的创立者。早在DOTA 6.48版本甚至更久之前,他就开始扎根游戏,专门绘制Loading界面图。 Kunkka的作品总能戳中玩家——把夸大的幻想元素和浓烈的心情揉成一团,那种鲜活的感染力让全球DOTA玩家都对他的Loading图爱不释手。后来IceFrog为了记着他的这份坚持,在6.56版本推出新英雄“海军上将”时,直接把“Kunkka”这个名字给了这位英雄——算是用游戏里的方法,把他的痕迹永远留在了DOTA里。
Kunkka在deviantART的主页,最后一条动态还停在芳晓佳节那阵子——可直到现在,还有不少玩家挤到点评区留话,说自己一直记着他、喜爱他。
谁也说不准Kunkka是不是带着队伍出海后就没过来,可咱们这些Dota玩家心里还盼着——他能从头拿起画笔,画下癫狂之月里天天都在发生的传奇故事。
幽鬼 ——qwerty-
选幽鬼的时候,每十二次里有一次能刷出“qwerty-”的金色ID。
幽鬼的三技能“折射”早年有不一样的机制——它会以一定概率免疫伤害,同时把本该承受的全额伤害反弹给身边400码内的敌人。
这位曾在RUSH3D战队待过的俄罗斯DOTA玩家,最近靠旧版折射技能那手神到离谱的操作——中路直接反杀对面三个敌人,一下子就成了圈子里大家嘴里的“神”。
这场团战里,斧王蒙哥领着斯温、马格纳斯两个兄弟,把幽鬼死死摁在天灾中路塔下。风暴之拳先砸过去,接着是两级反转的狠拉,连奥拉夫怒吼都劈头盖脸甩出来——没一会儿三人的压箱底绝活全亮了,幽鬼这条命眼看就要攥在他们手里。
眨眼间黑影扑过来遮了眼,斧王蒙哥的淘汰之刃还没劈下去,人已经栽倒。主将战死,斯温慌慌张张转身跑路,马格纳斯攥着武器犹豫——还要再打吗?可幽鬼越打越猛,浑身挂了几十道血口子,愣是把这两人一起拼到断气。壹个打三个,那股狠劲儿连三军将士都被震得热血翻涌。
挺让人唏嘘的是,这位远古大神已经走了好多年。关于他的离世有两种说法——要么是血栓引发的病逝,要么是意外车祸带走了他。IceFrog为了缅怀这位年轻选手,把他的游戏ID安在了幽鬼身上。
影魔的典范运用者是YaphetS
要挑个能代表DOTA的英雄,影魔肯定是最火的选择其中一个。这个叉着腰的黑皮肤“大魔王”本来就是游戏里的人气王,帅气和飘逸劲儿半点不输给其他人物——也正由于这点,玩影魔玩得好的玩家特别多。
Nada、Yamateh这些选手也有争夺冠名的能力,但最终把桂冠拿在手里的还是YaphetS。YaphetS就是大家熟知的PIS,能拿到这个金色ID的冠名,既有硬实力支撑,也少不了点运气加成。不少人由于这点质疑他的实力——大概是由于大家心里都住着个属于自己的影魔王吧。
YaphetS以前在CH、http://NV.CN这些队伍打过比赛,和Ti2冠军Zhou搭档的http://NV.CN阵型实力很强——就算是2010年那场“爹妈大战”里,他们也凭着自己的表现拿下了WCG2010中国总决赛冠军和WDC全球冠军。
YaphetS能成为影魔这个英雄的“代名词”,多半得归功于一部叫《Perfect isShit》的影魔操作集锦——这部作品简直是他巅峰水平的浓缩,里面那些丝滑到不行的影压、绝境里反杀对手的魂之挽歌,直接把这位选手衬得像个传奇。
哪怕是在正式比赛里,NV战队的对手们也不敢轻易让YaphetS拿到影魔——他们总会把这个英雄稳稳锁在ban位里,这事儿根本没悬念。2010年那会儿,压根没人敢正面和YaphetS的影魔对线。就算有人敢把影魔放给YaphetS,也肯定会掏出Lion来限制他——后来被称作“若风一指”的名场面,就是这么来的。
其次,2010年11月13日的WDC现场,YamateH和YaphetS来了一场中路影魔的solo巅峰对决。这场“皇城PK”虽说不够精妙,可笑到最后的YaphetS还是得到了IceFrog的青睐——比赛的好看程度压根没影响这个结局。
同年12月25日DOTA 6.70版本地图刚推出,WDC赛场上的对决就让冰蛙留意到个细节——YaphetS的金色ID,正挂在那位“黑色魔王”的头顶。
但可惜的是,拿到影魔冠名后,这位职业选手没能再更进一步。一堆负面新闻慢慢冲淡了粉丝对“影魔冠名者”YaphetS的印象。可就算这样,到现在YaphetS在Dota玩家里还是人气很高——大家喜爱他,不止是由于崇拜他飘逸灵动的打法,更也许是由于“影魔冠名者”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名号。
宙斯 对应的名称是 Merlini
Merlini是美籍华人,也是位很最牛的DOTA职业玩家。DOTA地图里阴影体系的挖掘和运用,跟他当年那回超惊艳的操作根本分不开。
天灾方上路一塔附近,Merlini操作宙斯时够稳,把这英雄的走位耍得特别刁钻。撼地神牛、受折磨的灵魂、复仇之魂这三个既有强控技能又能瞬间打高伤的英雄,全被宙斯的雷电劈倒——其实啊,地图上那棵不起眼的小树才是真正要了他们仨命的物品。
6.71版本更新后,玩家选宙斯时每八次会有一次拿到“Merlini”的金色ID。这份亮眼荣誉的意义不只是纪念Merlini,更藏着IceFrog对树林阴影机制的看重。
DOTA2里的高地阴影、树林阴影,玩家和职业选手早玩得滚瓜烂熟了。其他竞技游戏里喊“我能反杀”大多是错觉,但在这儿,就靠那短短几秒的视野差,真能实现绝地反杀。
带着图标的地卜师,它的名称是meepwn
关于meepwn的故事并不多。
他早年在DOTA地图测试组待过,而且那时候操控地卜师的水平在欧洲DOTA-League电竞平台上特别有名。我把能找的资料都翻遍了,到最后也只梳理出这点情况。
但话说过来,给地卜师冠名的meepwn,也有一段超有看头的操作集锦。
视频里地卜师壹个人挑五个对手——哪怕对面是冰魂、牛头、卡尔这种满是强控和范围爆发的组合,他也没露半点怯意。虽说这场1打5不是在高段位对局里打的,但那丝滑的操作和敢拼的劲儿,照样够让大家给meepwn叫好。
复仇之魂:820
邹倚天的名字里带着股锋芒,他的成绩倒和这名字一样亮眼。毛主席诗里“安得倚天抽宝剑”的“倚天”,放到11年前的中国DOTA圈,说的就是820那把最锋利的宝剑。
以前是DOTA职业选手,现在转行做解说——由于说话有点含糊,玩家给他起了“566”的昵称。但在820最风光的那段日子里,他还有个更霸气的名号:“8老板”。缘故特简单:作为Carry位的他刷钱快得离谱,赛场上永远比对面的Carry多至少壹个核心装备。
2007年5月,820拿下WCG亚洲锦标赛中国区DOTA项目的决赛冠军,就此踩上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起点。仅仅一年后,他所在的EHOME战队就接连抱走WCG、IEF、SMM等赛事的冠军奖杯,还在Dust-off排行榜里冲到了全球第三——那会儿占据冠亚军的是欧洲老牌劲旅SK和MYM。而这全部的高光时刻,其实都已经是2008年的老黄历了。
时刻走到2010年,这一年是EHOME的巅峰期,也是820的人生拐点。等EHOME签下Burning后,原17173在核心位的820主动退到了辅助位置。这不是简单换个位子,是咬着牙放下心头好,更是悄悄藏起锋芒的自我牺牲——他几乎永远告别了用影魔三炮拍死Zhou、靠神装沉默救全队的那些时刻。2010年的赛场里,当辅助的820总穿着双草鞋,整场来回奔忙个不停。
当年比赛节拍跟现在完全不是一回事,“爹妈大战”听着是挺传奇挺勾人的,但慢得磨人的节拍加上资源分配差到没边,职业队里打辅助的选手日子其实特别难捱。就这种节拍下,820玩辅助时,常常得等40分钟过去才能凑出一两件保命的装备——可他愣是咬着牙扛下来了。
最后结局挺不错的——可要是跟十冠王的成就比,之前吃的那些苦、受的那些委屈,根本算不了啥子。
可从最受关注的一号位转到没啥子人在意的五号位,这份心里的落差,大概只有扛着队长职责的820才真能体会。
DOTA2首届TI赛事里,820带着阵型不整的EHOME一步步拼过来。IG这支“梦之队”提前出局时,他们没松劲;刚拿完WCG冠军的Tyloo也被淘汰后,EHOME还在咬牙死磕。就这么磕磕绊绊闯到最后,迎面撞上养足灵魂的Navi。可古语里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”的规律没绕开——勉强拿下一局后,EHOME再也扛不住Navi潮水般的攻势了。
EHOME最终拿到了亚军——他们用几乎让人鼻子发酸的拼劲,为中国DOTA守住了一片还能继续往前的空间。
2011年9月8日,打了一辈子职业的820正式从EHOME战队退役——这支队伍见证了他整个赛场生涯的起起落落。后来DOTA更新到6.73版本,IceFrog想着要纪念这位传奇队长,就把820的金色ID给了复仇之魂。
日子过得真快,现在我偶尔会翻出820的直播瞧瞧——弹幕里总有人凑趣儿问:“水友们,你们真的卡吗?”盯着画面里发福的男人,我忽然就想起七年前他正当年的模样。
巫医这个称呼对应的英文是 Moose
巫医这个英雄是用玩家Moritz Zimmerman的名字命名的——他不仅创立了DL联赛(DOTA-League),还管着公关、市场和商务这些事儿。
他现在35岁,早就从公众视线里淡出了——当初由他创办的DOTA-League联赛,2011年11月11日就已经停办了。
打开DOTA-League这个老牌电竞网站,整个页面被纯黑底色铺满,上面只摆着几句简短的告别和真心的感谢。现在还能正常访问的页面里,依然留着一群热爱DOTA、曾经为它拼过的志愿者名字。
我翻来覆去找了好久,熟悉的ID始终没冒出来。他们既不是职业选手,也不是解说或游戏开发者。但DOTA能一步步变成DOTA2,Ti能长成全球顶流的电竞赛事,说到底靠的还是那些打从心里、主动把热诚砸进这款游戏的人。
Moose现在在哪里,我完全没头绪;连那个早就停运的网站里,那些ID背后的真人近况怎样,我也没法确定。但当我瞥见那句“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great time.”时,至少能确定一件事——他们曾在这里过得特别开心。
DOTA跟RPG游戏不一样——你要是好几年没碰,不会有某个人物一直守着等你过来。可就算这样,不管是早早就退坑的老玩家,还是现在还在对局里杀得热火朝天的人,心里都攒着一堆关于DOTA的回忆——这事儿没人能说不对。恰恰是这些回忆和裹在里面的情感,把大家这群人悄悄拴在了一块儿。当初Moose他们拼了命建起联赛,现在这接力棒已经交到另一批人手里了。
说到底是玩家对DOTA的那股热乎劲儿,让这款游戏一直保持着鲜活感。要是有人非说它已经凉透成了Dead game——恕我没法买这个账。
敌法师:Burning
11年之前,中国DOTA圈的招牌人物是2009和820;等过了11年,这片赛场的核心就换成了Burning徐志雷。
在中国DOTA圈里,他的人气说是头一份儿没人能反驳。要是单说最直观的理由——全部票选类比赛里,Burning就没栽过一次。
Burning早年先后在7L、http://KS.CN、CH等战队待过,直到加入EHOME才真正迎来职业生涯的巅峰。他是当年公认的“中国三大C”其中一个,还有“打钱机器”“雷达B”的外号——随着EHOME创下十冠王的传奇战绩,作为队内核心的他,也跟着被笼罩在这份光环里,成了粉丝口中神话般的存在。
可大众总说,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——Burning在DOTA2的时代里,走得一点都不顺。 DK战队当时拿出5万的高额签字费挖他,他咬咬牙离开了给过自己无数荣誉的EHOME;可恰恰是这次离开,让他直接有失了Ti1的邀请名额。 这是Burning当职业选手以来,头一回和Ti赛事失之交臂。
Ti2那届比赛里,DK战队凭着强得亮眼的选手阵型攒下“银河战舰”的名号,可最后居然只拿了个殿军。
Ti3那年DK从头杀回赛场,虽说终结了Alliance的全胜纪录,但Burning要的从来不是“虽败犹荣”这多少字——最终只拿到第六名,他们的Ti3之旅就这么匆匆收了尾。
Ti4那届比赛,DK刚对队内人员做了大面积调整。当时他们明明是夺冠的最大热门,可那挥之不去的“殿军魔咒”偏又找上了门——Burning最后只拿到第四名,他心里堵得慌,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气。
Ti5赛季Burning加盟IG战队,整个赛事打下来几乎输得一塌糊涂,连他标志性的圣剑敌法师方法,都差不多成了那段时刻里的绝响。
Ti6的路是从海选赛开始一步步趟出来的——一场场让人攥着心的比赛,一次次赢下来才垫起了往前的台阶。海选里还有对手主动退赛,跟他们说“B神,我想让你打进Ti”。玩家们把这段咬着牙拼的自我证明之旅叫做“燃烧的远征”,可到头来,这趟远征还是没能走到终点。
2024年6月29日下午,VG.R亲手掐灭了对方那团快要烧到Ti6门口的火苗。“就差一场就能进Ti6了……”赛后Burning带着股说不出的遗憾念叨着。 最让人心里发闷的,从来都是那种几乎触手可及的机会——要是打从一开始就了解愿望压根没边,说不定还能早早就劝自己看开;可当它就这么在眼前碎成渣,哪有人能不觉得疼呢?
心里揣着份情怀归情怀,可也得认栽——确实是本事不如人家。眼前这个Burning啊,到底是熬不住岁月了。
但2024年4月的春季刚露头,Burning就和四个年轻队友一起,把第二届DAC的冠军奖杯攥在了手里。这事儿差不多算个奇迹——连他自己都觉得,搞不好是做了场甜到醒不过来的好梦。
可,Ti7,iG没能创新奇迹,仅仅第五名。
AME用敌法师赢了Burning——这英雄本来是Burning最拿手的。
打了七年职业,Burning终于决定退下来歇一歇。之前喊着让他“再拼一年”的粉丝,现在差不多都没声音了。Burning好像从来没沾过DOTA2冠军的边——我可不想用“无冕之王”这种虚头巴脑的词形容他。Ti冠军这件事,在他整个职业路上一直是个绕不开的缺口,像根刺一样扎着。要说不甘心,谁都比不上他自己。
但又能怎样?强求不得,这本也是强求不来的。
关于Burning的那些传说和争议,早就沉进了岁月的褶皱里。可当大家回头看时,敌法师头顶那串ID却还亮得晃眼。
岁月本来就会把一切都磨得面目全非,也正由于这样,那些沉在时光里的豪言壮语才显得格外珍贵。我写这篇文章时总像在轻轻拍掉一本旧书的灰——虽说写书的人早没人想起了,可他们的故事读来还是让人心头一热,止不住地沸腾。